小小揿针 功能强大 ——肾病科巧用针刺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肾衰竭并发症
“这么小的针具,作用可真大!我这几天腰膝酸疼、头晕、恶心的症状减轻了很多,血压也慢慢降下来了,终于可以晚上睡着觉了。平时针灸我很怕痛,但是这种针扎着没什么痛感,留在身体穴位上,也不影响日常生活,既方便又有疗效,太感谢您们啦!”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的崔女士紧紧握住科室主任华琼的手不停的道谢。
57岁的崔女士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还并发患有高血压、腰痛、失眠等症,最近刚刚转入我院肾病科综合治疗。华琼主任根据崔女士的病症,建议采用“五联消毒疗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在入院的第一时间就运用揿(qìn)针针刺手法,在太阳穴、印堂穴、内关穴、曲池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等穴位行针,积极改善崔女士的头晕、疼痛等症状,疗效明确。
揿针是一种形似图钉状的针,针柄扁平状,针长仅为2mm左右,直径一般为0.2mm-0.25mm,用时可将针体揿入皮下,属于微型针灸针,一般多用于皮内针或耳针。揿针疗法,又称“埋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揿:用手按下的意思;顾名思义,揿针就是用手按针,这是一种新型的皮内针;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针灸学家承淡安先生受皮内针疗法的启发,并在此基础上创制和发明了使用更加简便的揿针;其有见效速度快、操作便捷、适用性强、方便病人行动的特点。
揿针中医理论基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脏六腑与机体皮表是通过经脉沟通的,
而穴位是经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将针体揿入皮下,起到穴位按摩、疏通经络的作用,促进器官血液循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辨证选择不同的穴位,作用于相应的器官。所以,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1.十二皮部理论:在十二皮部理论指导下通过治皮毛而起到抗病防病之功。2.卫气理论:卫气行于人体肌肤体表,皮内针就是基于卫气理论,通过刺激人体浅表部位,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功能,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3.皮内针和留针术:《素问?离合真邪论》记载:“吸则纳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留针的目的在于候气或者调气,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揿针针刺法在肾病科临床多用于以下病证:1.肾衰病及并发症引起的低血压、高血压、缓解水肿、胸闷、恶心呕吐、失眠、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2.亦适用于癃闭病(尿潴留)、淋证(前列腺炎)、阳痿早泄等疾病的中医外治辅助治疗。
揿针的操作方法:
1.针刺前对埋针部位皮肤严格消毒,医者用一手固定所刺部位的皮肤,另一手夹住揿针直刺入皮内,按压固定。2.埋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和季节等因素决定,谨遵医嘱。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可缩短,以防感染。3.留针期间,患者可自行按摩相应留针的穴位,每天按压3-5次,每次2-3分钟,强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度,可增强疗效。